1.通过故事、儿歌、童话等文学作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一个孩子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他的父母一味地要求他改正自己的坏习惯而不解释为什么要改正,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会强化他的坏习惯。所以,当大人发现孩子的坏习惯时,不要急于求成。他们可以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和童话,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坏习惯。比如孩子喜欢抠鼻孔,大人可以讲“八戒亨特的鼻孔是怎么来的”,让孩子通过这个夸张的故事了解抠鼻孔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他的矫正欲望。
2.成年人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是在大人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形成的,比如在阳台下乱扔东西,起床后不叠被子,饭前不洗手等。当大人要求孩子改正时,孩子往往会用大人也这样做的理由。这时候大人就要规规矩矩,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及时改正,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孩子在无声的教育中改正坏习惯。
3.适当增加 *** ,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坏习惯往往是无意识的行为,所以家长往往发现孩子“屡教不改”。这时,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有孩子吮吸手指,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引导孩子观察某个物体,或者参加某个游戏活动,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不良习惯。在生活中,如果父母想做到尽职尽责,可以尝试在家里明显的坟墓上,比如床头、电视机、餐桌上,放一些简单有趣的图片,让孩子时时得到提醒。
4.及时表扬,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发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及时表扬,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中坚定改正不良习惯的信心。这样,孩子更容易改掉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