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4月,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期间,就有网帖称,如果ETC用户在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拔掉ETC卡,高速公路设备无法扫描车辆ETC信息,从而节省过路费甚至免费通行。虽然当时有传言,但最近这样的说法又开始盛行。实际上,ETC用户不仅不会省钱,还会增加ETC车道的时间,甚至造成车道拥堵。
据了解,根据相关技术规范,ETC交易可分为有标签有卡的之一类交易和无卡的第二类交易(标签无卡,可读取车牌和车型、轴数等信息)。这两种类型的交易都可以用作计费基础。即使ETC客户中途退卡,仍可生成二类交易,通过出口时会被扣款。
省界收费站取消后,高速公路将采用ETC龙门系统精准收费。车辆每通过一个龙门架,系统就会相应收费,分段收费。有网友在网帖中称,只要把卡拿出来,ETC门户系统就无法识别车辆里程。负责北京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的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中心经理王晔表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拔卡省钱只是谣言。王晔说:“之一种情况,把卡 *** 收费站入口肯定是检测不到的,也就是标签上没有卡,余额不足,标签被拆开等等。根本没办法进入ETC车道,只能在出口拿CPC卡,付现金。在第二种情况下,卡 *** 入,但是卡在中间被拔出。当汽车通过出口时,车道仍将基于车牌、车型信息和轴号信息。车辆通过收费站出口时,一次性扣除全程费用。”
北京于波通达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刚也表示,反复插卡和退卡也可能影响通行效率。刘刚说,“我们会记录用户在门框上的打卡次数。打卡次数多了,我们会给用户列一个重点清单。我们会在出口车道提示用户,以后的行程我们会刷卡。”
自从5月6日全国高速公路恢复收费后,又有网友质疑,感觉收费提高了。对此,交通运输部多次表示,取消高速公路省级收费站不涉及公交车计费方式和标准的调整,公交车应缴纳的通行费金额总体上没有变化。但在改革之前,全国普遍采用的是上舍入盈余的收费规则。比如3元、7元按照5元收取,8元、12元按照10元收取。收费方式调整为按里程精细分段收费后,部分路段可能上涨或下跌。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德金解释说:“目前部分公交车实际缴纳的通行费金额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化,主要是计费准确性的提高。各省收费站取消前,通行费多按5元的倍数四舍五入。省界收费站取消后,人工收费精确到‘元’,ETC收费精确到‘分’。例如,某路段收费标准为0.5元/公里,行驶19公里和21公里应付通行费分别为9.5元和10.5元。省界站取消前,四舍五入后实缴金额为10元,使用ETC八五折后为9.5元;省界站收费站取消后,应付金额分别为9.5元和10.5元,使用ETC打九五折后分别为9.03元和9.98元;比省界收费站取消前有高有低,体现了‘用路多的多交钱,用路少的少交钱’的公平原则。”(记者杜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