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董亮(董亮妻子的照片)
人的诚意求道,多半是因为痛苦的深度。观察的意义是在当下停下来,回到内在的视野,摆脱痛苦,舒服。
人的诚意求道,多半是因为痛苦的深度。
杨硕成老师年轻时身体虚弱,经常有药相伴。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周期性的身体不适,相当困扰。为了救赎,我看了很多哲学、心理学、玄学、宗教等方面的书。,并遍访道场和各地名师。
26岁。见见祖光禅师。
26岁时接触到祖光禅师的书籍,印象深刻。在试图接近他之后,我觉得这就是我人生的终点,从此开始了与祖光禅师十几年的师徒关系。
在接近禅师两年后,在他的指导下,他终于了解了他的真实面目,整个邪见都在那里休息。
34岁。学习冥想方法。
34岁时,受禅师启发,单独学习禅定法。然后,他指导全国各地的冥想。
感觉汉传佛教在修行上一直以心性为主,导致了修行者对身体的忽视。多年的禅修和修行者,由于方法不当,产生了生理问题,然后这些生理问题又反过来阻碍了他们的心理,所以他们决心学习道家的养生经验,以帮助他人。
太极。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弟子
在同修的推荐下,我跟随前著名针灸师胡炳权学习太极拳。来年,在探寻根源的动力驱使下,我来到了道教圣地武当山,拜见了武当山太极武术首席老师钟云龙道长,成为武当五凤派第十五代弟子。
是佛道修行的方便方式,重在对身体本身的感受和观察。
佛教所说的开悟佛教中的开悟一般可以指精神生活的更高境界。达到这种状态的因素是动机和方法。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动机往往有强有弱。在动机明确的情况下,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佛经记载,修行有八万四千种,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因时因地,各取所需。
禅宗主张即时开悟。禅宗文化在唐代达到顶峰,古籍记载中有很多开悟的例子,但这种情况在现代很少发生。
“寻求瞬间开悟真的很难得。顿悟和渐悟是同时进行的方法。对于大部分被各种因缘牵引的现代人来说,逐渐训练自己专注力的禅修方法是更适合目前情况的方式。
应该说,现代人接触智慧经典的机会比古人多,经典的传播也更广泛,但启蒙的机会并没有增加。这是因为现代人更容易受到各种信息干扰,走心能力大大降低,知识停留在意识表面,知行不能融为一体。
“停止”的意义首先在于知止,即目标的清晰和专注。
冥想中停止冥想的方法你可以试着让自己的心灵慢下来,然后从“戒”放松到“尚未定”,也就是进入“太极”,最终达到“零”的状态。
要达到“不居地”的目的,还是要给灵魂一个“玩具”,也就是一个可以抱的东西,一个“住的地方”。通过对“边界”的固定观察,引导心灵进入冥想状态。
禅修和共同爱好的区别在于,这个对象只是一个代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修行者对它没有任何依恋。随着练习的深入,你握着的东西可以变小,最后取消。
修行的意义在于成就更好的自己。再好的方法,如果没有强大的动力去长期追求,最终也不可能坚持下去,达到目标。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说:“丈夫一生如其所苦,却又如此操劳,没有一个不渴望解脱的。”
但是,“通常的解脱在于自己的痛苦。何对生活的欲望因为无法满足而变得更差,也因为无法满足而变得更差。这种循环导致失望,他认识到宇宙和生命的真理,突然寻求他的安息之地。”
“只有非凡的人,拥有非凡的知识和对宇宙生命本质的洞察力,才意识到生命和痛苦是不能分开的。因此,他们寻求他们生活的欲望,并获得解放的途径”。
中产阶级以下,你不会说话。一生大起大落,没有见过大道之门,也无处不在。
一件事做不下去,要么是阻力太大,要么是动力不足,最终原因还是动力不足。每个人都在寻找内心的平静,他们属于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