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 |念初
2016年,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然而这代年轻人,却大多数都不想生孩子了。
甚至有位女大学生说:“我最讨厌的就是穷人还要去生育”。
此话一出,顿时在网上掀起了一阵**风波。
要知道,如今我国生育率逐年降低,生孩子一直是热点话题。
而这位女学生又将生孩子的问题与“穷人”挂钩,无疑是火上浇油。
本以为网上对此言论,会产生多种不一样的声音。
结果却出奇一致,不仅大多数人都同意此观点。
甚至还有人说的更夸张:“穷人生孩子简直比***还可恨。”
人们的观念从宁可罚款也要偷偷生,到现在无论如何也不愿生孩子。
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竟让大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01贫富差距太大
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发生在一段街头采访时。
记者问采访对象:“你觉得什么时候结婚合适?”
而这位23岁的北京理工大学女学生则坦言:
“我是不婚主义,我绝对不会要孩子。”
如果只是这样说,大家也不会太震惊。
毕竟这一代年轻人普遍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也不在少数。
网友们对此现象早已见怪不怪。
不料紧接着,这位女学生却说了开头那句话。
其实,她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与她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
虽然看上去这位美女很漂亮,不像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样子。
但她却认为自己的家庭不算富裕,所以从小就一直很自卑。
想到毕业以后即将面临的工作压力,她压根没有信心结婚生子。
而这,也正是许多年轻人的想法。
自己出身在一个不太好的家庭,已经比同龄人落后一大截。
即便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现状,但仍然难以跨越阶级。
为何要生一个孩子,让她再次经历自己受过的苦呢?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
譬如大明星李湘家,一个山珍海味馅的包子价值1000元。
再加上牛肉要吃上等现烤的,区区一顿早饭就价值万元起步。
这在普通人家,可能是一年的生活费。
当那些贫穷的孩子,努力到最后,发现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却是别人唾手可得的。
巨大的心里落差,怎么会让人不失落、不痛苦呢?
更别提有些农村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了解这些,他们甚至吃饭生存都成问题。
02农村儿童的遮羞布
湖南台的《变形计》这一节目,当年曾十分火爆。
节目组让家境优渥的城里孩子和大山里的孩子互换身份。
名义上是改造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城里孩子,但也暴露了农村儿童的惨状。
他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极差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看上去总是脏兮兮、很邋遢。
缺少父母的陪伴,以致于他们大多都是很内向、胆小怕事。
一直生活在大山里,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使得他们眼界有限。
而这些**,可能是日后都很难弥补的。
这不禁让人想到纪录片《出路》里的那个女孩。
她叫马百娟,生活在甘肃省会宁县的一个山区。
即使12岁才上二年级,普通话不标准、加减法还搞不清楚,但她仍然很喜欢上学。
早上天不亮,掰几块干馍泡水,就成了一顿早餐。
吃完她就兴高采烈,爬好远的山路去上学,一路上还不停背着刚学的课文。
当问起她有什么梦想,她说自己要努力学习,以后赚很多钱,让家里天天有面吃。
这时的马百娟,还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可时隔6年后,导演再去跟拍她。
一切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国家政策在变好,他们一家从山区搬出来,住进了小平房。
她的哥哥也早早进厂打工,为家里减轻了负担。
或许是经历了社会的苦,所以表哥年纪不大,却劝告马百娟能认真读书。
令导演没想到的是,曾经那个热爱学习的小女孩,却不愿再去学校了。
表哥宁可花钱让她去县里条件更好的学校,但她因为跟成绩跟不上,死活不愿再上学。
曾经贫穷时,她还能大大方方面对导演的镜头。
可如今家里条件好转了,她却开始自卑、闪躲起镜头来。
而网友发现她最大的变化,就是小时候眼里的光没了。
父亲也觉得上学没什么用,所以就随她去了。
甚至辍学后不久,就开始给马百娟张罗着找婆家。
导演问她想不想家人,她却沉默着、无话可说。
镜头只拍到她身边,有个和她年龄相仿,却大着肚子的女孩儿。
诚然,如今国内各个地区,生活条件普遍都有所好转。
但当所有人都在进步时,仍然会有条件最差的。
在穷人的生存状态改善的同时,富人也在越来越富。
可能以前,不同家庭孩子们上一样的学校,无非是吃穿存在差别。
可如今,大家都能吃饱穿暖了,但不一样的教育水平给孩子遭成的差别更可怕。
现在养活一个孩子或许不是什么难事, 可想养好一个孩子,可太难了!
03养活不难养好难
有人曾道出了一个社会现实,自己花几十万供养出一个大学生。
到头来却和自己一样,过着月薪只有三四千的生活,甚至还不如自己。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回报。
当然,养孩子的回报也不能全靠价值来衡量,更多的是亲情和陪伴。
但这里想突出的重点,是养一个孩子成本究竟有多高?
以前养一个孩子,只需要让他吃饱穿暖、健康长大。
但现在的孩子,还要上各种艺术班、补习班,否则就会被人甩在身后。
年轻人面对自己那固定不涨的工资,连自己都差点养不活,哪还有养孩子的想法。
更何况这一代年轻人是怎么过来的,他们心里很清楚。
因为童年的不快乐,生活中压力大,他们更愿意把辛苦赚来的钱,花在自己身上。
在他们看来,如果生了一个孩子,却没有能力养好,就是不负责任。
所以为了负责任,又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他们干脆决定不生。
也许老一代人觉得年轻人的想法太自私,但生而不养就不自私了吗?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曾经轰动一时的影片《何以为家》。
它虽然是一部国外的电影,但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反应的也是全世界都面临的社会共性问题。
故事不是想象中的陈年旧事,而是发生在21世纪的新惨剧。
由于战乱,叙利亚有一家人逃亡黎巴嫩难民区讨生活。
一家九口人住在闭塞肮脏的小屋里,几个孩子都没有学上。
身为家里最大的孩子,还是个男孩。
主人公不得不小小就去打工,承担部分家庭重担。
晚上,他们一大家子就共同睡在一张地铺床上。
与几个孩子仅仅一帘之隔,就能传出父母不和谐的恩爱声。
主人公对此颇为无奈,他不明白家里已经这样了,为何父母还要生孩子?
直到一个妹妹初潮刚至,父母就无情地将她卖了出去,主人公才被彻底激怒。
在他看来,自己和妹妹们就是父母的用来赚钱的工具,生下来就是为了受苦。
所以他以“生而不养”的名义,将亲生父母告上了法庭。
“无力抚养”这种情况,也是如今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这代年轻**多兄弟姐妹不多,甚至有的还是独生子女。
他们自己生存已经很累了,况且还要赡养父母。
长时间的加班工作,让他们根本没有闲暇时间顾及别的事。
试想以后有了孩子,父母万一有个意外卧病在床。
夫妻两个在兼顾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四位老人。
已经发展为常态的996工作模式,又有多少人还有余力应付家庭琐事。
他们已经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家庭了。
那么唯一能做主的,就是自己以后的生活。
即便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本着为家庭负责的想法,也不会轻易婚育。
归根结底,穷才不是不敢生孩子的真正原因,养不好才是。
04结尾:社会是个圈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养不好孩子,还不是因为穷。
如果赚钱不那么辛苦,赚钱之余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
或许年轻人就不会那么排斥生孩子了。
但社会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对大多数人来说,钱不是好赚的。
所以对于“穷人不配生孩子”这个话题。
网上的**倾向出奇一致,都希望有钱人多生孩子。
穷人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或者能养好一个孩子,就已经不错了。
纵使我国出生率下降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生孩子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毕竟生而为人,活着吃饭和吃饭活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管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不能随意漠视生命,活得精彩远比痛苦活着更重要。
往期精彩
华裔女记者跪舔美国,扬言中国脸是耻辱,母亲却被拔掉呼吸机去世
撕破脸了!王宝强遭业内大佬公开内涵,超长点映得罪大半电影圈
他是央视主播,父亲病逝后又**,44岁退出央视选择开启第二人生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