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近三年校园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九成的校园暴力案件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伤亡情况,超一成案件受害人死亡。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校园暴力案件共计1000余件。2016年案件量同比下降16.51%。2017年案件量同比下降13.37%。
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件中,近七成因琐事而起,此外,21.74%是因感情问题引起,4.65%是为发泄个人情绪。
近七成故意杀人罪案件为预谋犯罪2015年至2017年,13.46%的校园暴力案件中有事先谋划情形,并且近三年案件量基本持平。在这些案件中,被告人实施犯罪目标明确、并进行了事前准备工作,其大部分原因为心怀怨恨或不满进行打击报复。在校园暴力案件中,69.76%的故意杀人罪案件是有预谋的犯罪。
宿舍在案发地中占比较高报告通过对校园内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词频分析发现,有35.31%的校园暴力案件中出现了宿舍一词,而在这些案件中绝大部分案件的案发地就是在宿舍。在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件中,65.12%的案件出现了“宿舍”一词。
此外,在校园暴力案件中,81.02%抢劫罪的被告人为未成年人,其中以16至18周岁为主。非法拘禁罪案件中未成年人占比最少。涉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校园暴力案件中,16至18周岁未成年人占比最大,呈作案年轻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