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海峡(土耳其海峡地图高清中文版)021-08-03 10: 53艾斯太师
任何一个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都必须深入思考自己国家和历史的变迁。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尔罕·帕慕克是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国际知名的土耳其文学巨人。他出生在伊斯坦布尔,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学习建筑。奥尔罕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写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历史。
在奥尔罕看来,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充满帝国废墟的城市。“我”出生的城市,在她2000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贫穷、破败、闭塞过。她对“我”来说,一直是一座破城。
本地人赶上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外地人却被伊斯坦布尔震撼了,因为这座城市是“世界之都”,见证了奥斯曼帝国数千年的兴衰。事实上,伊斯坦布尔不仅见证了千年帝国,也见证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变化。
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史书中多以此名命名。它之所以能见证历史,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伊斯坦布尔,面积5343平方公里,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黑海入口处。是欧亚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公元前658年还叫拜占庭,被希腊殖民者控制,是重要的贸易城市。直到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才从罗马迁都,改名君士坦丁堡。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君士坦丁堡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富有。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作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4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是欧洲更大、最繁荣的城市。但是,这也意味着各种势力都觊觎这块肥肉。一直以来,君士坦丁堡都在不断遭受军事攻击。君士坦丁堡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屏障。这条狭窄的海峡将东南欧和亚洲分隔开来,但西方却没有完善的防御措施。
即使拜占庭帝国构筑了防御工事,成功抵御了阿瓦尔人、波斯帝国、 *** 帝国和俄罗斯人等游牧民族的进攻,但1071年,经过塞尔柱的阿尔普·阿尔斯兰在曼齐克特打败了拜占庭军队,俘虏了拜占庭皇帝罗曼·尤努斯四世,于是拜占庭所属的大部分小亚细亚又回到了他的手中。
马利克死后,塞尔柱帝国分崩离析。这时,一股新的力量取而代之,中亚突厥游牧部落的奥斯曼人建立了奥斯曼帝国,日渐强盛。
奥斯曼君主巴耶塞特一世的前半生过得非常顺利,创建国家,征服扩张,但最后止步于君士坦丁堡,始终无法突破。21岁的 *** 二世继承王位不到两年。他率领8万大军进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战斗了53天。他切断了君士坦丁堡的援军和后勤补给,炸毁了城墙,终于进城,摧毁了拜占庭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此后,以君士坦丁堡为基地,艾斯曼帝国不断向四周扩张,稳固了其在东南欧和地中海东部霸主的地位,并一度将版图扩展到欧洲和北非。但是,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威胁到了 *** 国家和欧洲国家。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注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奥斯曼帝国贸易受阻,军事技术落后。同时发生内乱,改革失败。奥斯曼帝国影响力大减,军事实力下降很多。
在与许多国家的战争中失败后,奥斯曼帝国加入了之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一开始取得了不少胜利,但局势很快恶化,奥斯曼帝国损失惨重。然而,这个国家仍然是分裂和独立的,最终民族运动在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的领导下赢得了土耳其独立战争的胜利。
凯末尔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始人。他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成为世俗国家,为土耳其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土耳其议会阅其功过,赐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姓氏,意为“土耳其人之父”。
它同时拥抱着欧洲和亚洲,也是三个古老帝国的首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它保留了辉煌的历史遗产,所以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名城建立于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