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二十七日,七十三岁的左宗棠停止了呼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想着自己的大清王朝,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他说"惟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并且提出了许多对光绪帝的勉励和治国之策,就像一位老父亲临终前放不下自己幼年的孩子,竭尽全力的护他周全。当左宗棠离世的消息传到京都时,举国悲痛,慈禧太后也为老臣的离世留下了眼泪,"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犹在耳,左宗棠离开了,大清朝还有谁护着呢。慈禧太后给足了左宗棠"面子",下诏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左宗棠离世的这个夜晚,福州下了一场暴雨,一声惊雷过后,东南角的城墙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左公行辕挂起了白纱的长明灯,整个城市都落上了阴霾,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左宗棠是清朝的中流砥柱,民族英雄。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收复新疆……这些都是左宗棠的功绩,这个搅动了清朝半个时代的男人,终于恋恋不舍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以说左宗棠的辉煌功绩是时代造就的。左宗棠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人。从小便跟随祖父学习儒家经典,六岁的年纪便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九岁开始学做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年仅十五岁的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但是左宗棠并不喜欢八股文,但更愿意读《读史方舆纪要》、《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水道提纲》这些经世致用的书,为他之后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道光十二年(1832),左宗棠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名列十八名。在这之后左宗棠又三次赴京会试,均未考中。但左宗棠并没有将读书看作自己唯一的路,也没有悲观沉沦,郁郁寡欢,而是去寻找新的报国途径。
文人皆知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却不知这是他对左宗棠的勉励之句。也正是因为耄耋之年的林则徐一直在向朝廷举荐左宗棠,左宗棠才得以被朝廷注意到,展现自己才能。
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的大军攻打到长沙时,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在这场战争中左宗棠展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他的建议大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使太平天国围攻长沙三个月,一无所获,撤兵回府。左宗棠一生的传奇也就此开始了。
镇压太平天国围剿长沙的部队后,左宗棠看到了清军的软弱无力的现状,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同治五年(1866),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派人出国购买先进仪器回国,同时在国内大力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一年后,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此举进一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同治三年(1864),受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陕甘回变影响,新疆出现了豪强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其中,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于同治六年(1867),建立"洪福汗国"盘踞新疆。沙俄趁新疆大乱,于同治十年(1871)七月侵占我国伊犁。这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派左宗棠围剿新疆的叛乱军。
同治十二年(1873),左宗棠提出了先安定新疆回部(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的聚居地,也叫"回疆",是清代对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称。)再准备收回伊犁的方针。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占台湾,清政府此时面临着边防和海防双重危机,李鸿章等人主张重海防,湖南巡抚王文昭主张边塞防护。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边塞防护,并且指出不收复新疆,边境危机不断,而且会助长列强侵占中国的想法。朝廷赞同了左宗棠的建议并于光绪元年(1875)五月,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左宗棠也不负众望,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仅用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率领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左宗棠还力主新疆置省,实现了新疆与全国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
左宗棠,这位注重于经世致用而不是娴熟八股的人,担当起了匡复社稷主权的重任。四十岁时才被朝廷重用,历年来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扛起了拯救摇摇欲坠清王朝的重任。左宗棠,晚清第一硬汉,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佩与缅怀。正如左宗棠的墓地华表上所刻了十六个字,"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也许这就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晚清四大名臣谁最厉害) 金陵是哪个城市(金陵改名南京是哪一年)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四大书院之首在哪) 斗战神月光宝盒(斗战神剧情没声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6个县级市完整名单(苏联城市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研究:新疆兵团石河子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