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从什么时候开始(春运从什么时候开始)?
年关将至,春运高峰已经到来。这是人类更大规模的地理迁徙,也是中国人血浓于水的共同记忆。去年春运的客流量,中国接近30亿人次,相当于一个国家运送了世界五分之二的人口。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如今,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可以拿出手机,在12306上购买全国任何一趟旅客列车的车票,迎接我们春运回家的旅程。曾经,我们要经历很多阻碍,比如挨饿,抢火车,睡厕所,尿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21世纪初。“春运热”这个词,不仅意味着回家过年,还充满了战斗气息。因为这背后是速度问题、运能问题、抢票问题、逃票问题、小偷问题、抢劫问题、体力问题甚至是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问题,困扰着交通管理部门和很多老百姓。“春运热”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今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看似时间上的巧合,实则揭示了改革开放才是春运热潮的真正动力。中国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合资企业日益活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优秀的大学也集中在东部地区,所以自由就业、自由创业、异地留学与日俱增。过去生活中一镇一市的局面,逐渐变成了涌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现状。因此,每年过年前后,农民工、学生、探亲流以及后来高涨的旅游流汇聚成春运热潮的大军,构成了春运热潮的大背景,中国。
1979年,春运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1884年突破5亿人;1994年,乘客人数超过10亿...但在那个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家和人民普遍不富裕的年代,巨大的车流量其实是无数辛酸的泪水。现在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要么有过从火车的窗户钻进火车的经历,要么有过在硬座火车的行李架上过夜睡着的经历,要么有过被火车的挡风玻璃和厕所挤得水泄不通的经历。这一切都反映了当时中国铁路运力的现状:铁路里程少,火车车厢少,火车速度慢,乘客多,使得所有的火车都不得不超负荷运转,以完成春运抢运的基本任务。在这样一个运力不足的条件下,为了在有限的停车时间里让更多的人上车,在有限的车厢里运送更多的乘客空,人们不得不以一种目前看来很不舒服甚至很危险的方式来乘坐火车。另外,当时旅客列车的速度相当慢。1993年中国旅客列车平均速度为43KM/h,1997年之一次提速后,中国旅客列车平均速度只有55KM/h,就像今天市区限速一样。如果一个旅客要从广州到长沙,今天的高铁要2个小时,到时候恐怕要10个小时才能发车;如果从北京到上海,至少要坐一天一夜。其次,那时候买票也是一个“常年问题”。有多少人半夜在车站售票大厅排队买站票?有多少人花了数倍于火车票的价格从黄牛手中买票?
现在,当大家都坐在舒适平稳的高铁上,看着火车窗外的美景时,请不要忘记,十几年前,我们为春运热潮不知所措。如此强烈的反差,反映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