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勤俭节约”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比如一些老家具,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可能会出现表面陈旧,与现代风格有些不符的情况。很多人通常会选择丢弃。但只要整体框架完整,善于利用这件旧家具,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像最近发现的一个上海房主的家,房子里摆满了二手旧家具,用绿植点缀,这是一个绝妙的治愈方法。装饰理念
原宅计划的主人@ Mohan是一个80后独居的单身妹子,热爱生活,自己经营一家 *** 店;店主说她“生于80年代,热爱80年代,对80年代的一些人和事有美好的回忆;所以,在装修新家的时候,她把80年代的“回忆”倾注到了新家。
目前户型她家在上海一个老式小区,面积75㎡,两室一厅。除了请工人装修,剩下的都是自己做,有的家具是她从二手市场买的或者长辈留下的;她说这不仅环保,而且便宜。房子里的真实场景
餐厅一个人住,对于单身的她来说,不需要独立的客厅;一张8人用的长方形桌子既是餐桌又是书桌。四面大白墙,原木色的地板,二手旧木家具,点缀绿植,有“无声风”的韵味,但颜色比“无声风”更明亮,更温暖舒适。
近两年更流行的平板吊顶和嵌入式筒灯;餐桌上方的两盏吊灯是美式的工业复古风格。整体搭配不能说是什么风格,但给人的感觉是格外的精致舒适。
事实上,餐桌是由两块老榆木板组成的。
周末节假日,大饭桌和三五好友在家里聚会,轻松无压力。有了绿色植物的衬托,人也变得更有食欲。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玄关。玄关右侧有厨房,左侧玻璃镜中有储藏室,存放生活杂物。隐形镜门也让空房间更有动感。
鞋柜主卧室门口,靠近储物间,布幔里面是嵌在墙里的鞋柜;用布帘代替门,不仅方便拿取,还能让室内房间空更加舒适温馨,同时也避免了多个门在空之间形成紧凑感。
厨房地柜是泥水匠用砖砌成的。布帘代替了柜门,让迷你厨房更加通透。墙上的木隔断有点时间的痕迹。整体来说,在白色石英石桌和白色无缝瓷砖的背景下,它看起来干净整洁,有一种田园风格的温暖。
餐桌后面是次卧,没装门就换成布帘;通过门框,餐厅与餐厅相对,起到了视觉延伸的作用,使彼此空宽敞明亮,也起到了“借景相映”的作用。
第二张床上的第二张床是钢木材质的,像图中的东北炕。
第二个衣柜是11年前店主在跳蚤市场花80元买的。在老房子里用了11年,然后和新房一起搬进去了。衣柜雕刻独具匠心,几株绿植和深绿色窗帘的点缀,让它充满时代感而不沉闷,有着强烈的自然魅力。
门洞上安装投影布,次卧弥补了没有客厅的遗憾;在沙发上看电影比坐在沙发上舒服。(孩子是朋友的)
此外,床尾还嵌入了一台迷你电视;这是根据父母的生活习惯准备的,也是为了他们偶尔的入住。被日常壁画遮挡,很美,不占空房间。
卫生间的金色镜子和灯光,瞬间活跃了安静的黑白氛围,变得更加有趣。
80年代用雕花屏风做床背,一个我妈嫁过来的樟木盒子做床头柜,80年代用光秃秃的白灯泡做床的照明光源,床尾的缝脚机是我妈那几年流行的。这种搭配本该平淡无奇,但床品用绿植装饰后,却给人一种无可辩驳的新鲜感和舒适感。
缝纫机不仅是为了过去的装饰,也是为了主卧的书桌。
衣柜更底层的柜子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和樟木盒子的颜色相呼应;布帘代替衣柜门,省钱又方便,与全屋一致。
床尾,原本预留的强弱电视机。入住后业主发现不能用了,于是在墙上盖了一幅壁画,也让白墙不至于太单调。
绿色的阳台窗帘自然落地,搭配原木色的地板,在白墙的映衬下,给人一种圣洁、脱俗、优雅、活力的感觉。
除了她的旧家具,她的狗也是一只流浪狗。相对于各种外国狗,这样的土狗承载了太多80年代的记忆。她的家没有豪华的装修,却充满了80年代的童年回忆。白墙、原木、旧家具,配上明亮的灯光、冰箱、床品,再加上绿植的映衬,整个房子是那么的美,治愈!回国后,外界的一切浮华都过去了,你只享受当下的烟火。你喜欢这样的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