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西走廊”东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交通枢纽。辖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凌河、古塔、太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新区、龙栖湾新区等10个县(市),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24公里,人口。
锦州是辽宁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物流中心。也是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辽宁省第二大沿海城市,辽宁省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已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
锦州拥有国家级锦州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锦州)。是中国投资环境百强城市、中国更具投资价值的新锐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模范奖城市、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主办城市。
组织系统的演变
锦州市
锦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劳动居住在锦州,这与中原文化密切相关。
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属河北、幽州。
春秋时期属燕国;战国时属燕辽西郡;
秦、西汉属辽西、辽东郡;东汉为辽东属时,为州;
三国属幽州昌黎郡;
金代属平洲昌黎县;
隋朝时,西边属于柳城(今潮阳)郡,东边属于严俊郡。
唐初属颍州(今朝阳)总 *** 管辖,后属安东都督府管辖。办事处撤销后,归平陆节度使管辖。
辽代属仲景路、东京路;公元911年至926年,辽太祖卢野阿保机“以汉囚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
金朝改辽道制为道制,当时属北京道管辖;
元代属大宁路、广宁府路;
明代置广宁卫,广宁(今锦州)前、后、左、右、中屯卫,益州卫,宁远卫,属辽东都督,后属辽东巡抚。
清康熙元年,广宁中、左、右、三村定为进贤县;康熙三年,广宁府成立,不久撤销;康熙四年,设立金州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废府设县。当时各郡都在奉天辽沈路管辖之下。1928年废除道统;1929年改省名为辽宁,当时各县都直属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县都是伪奉大省;1934年设立锦州省,辖所有县;
1937年,伪政权实行市制,初建锦州城。中州被一分为二,伪省、市、县府都设在锦州。
抗战胜利后, *** 曾建立辽西专员公署和锦州市 *** ;
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属热河省热东专署管辖;1949年1月,辽西省成立,省 *** 设在锦州;1954年8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后来又两次建立锦州特区。
1968年撤销专区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1980年撤销锦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锦州市人民 *** 。
地理环境
折叠
地理位置
锦州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处于“辽西走廊”的东端,南临渤海,北临松岭山脉。东临“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接京津唐工业区,北连辽西、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等广大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是连接东北内陆和渤海的黄金走廊。东经120° 43 ' ~ 122° 36 ',北纬40° 48 ' ~ 42° 08 '。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交通枢纽,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05公里。
折叠
地形学
锦州土地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锦州山峦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有易县与北镇市交界处的医巫闾山,西北有松岭山脉,形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的地形。全市土地结构总体为“五山一水四野”。耕地面积35.78万公顷,其中水田2.04万公顷,旱田33.73万公顷。果园占地31500公顷;宜林地面积11.09万公顷;草原面积1.98万公顷;水域面积8.5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20.75万公顷。海岸线总长97.7公里,近岸海域(0 ~ 20米)面积12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1.77万公顷。
折叠
气候环境
锦州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大气环流以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为主,属大陆性季风区。春季温和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季风明显,风力强劲。锦州年平均气温7.8 ~ 9.0℃,自南向北递减,年极端更高气温41.8℃,年极端更低气温-31.3℃。全年无霜期144 ~ 180天。年平均降水量567毫米,四季分布不均,60 ~ 7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折叠
水生环境
海洋概况锦州海岸带东起大凌河入海口,西至青浦河,全长166.5公里(含陆地岛沙)。地理坐标:东经119° 37′~ 121° 22′,北纬39° 48′~ 40° 10′。锦州沿海与辽西走廊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延伸,位于中国内海——渤海的北部,辽东湾西岸。锦州的海岸比较平坦,沙岸多,岩岸少,岛屿少。主要岛屿有大笔架山岛和小笔架山岛等。锦州有四大明礁和干楚礁,分别是石车子礁、十分礁、大丰盒礁和小山子礁。笔架山岛是更大的岛,锦州湾是更大的湾。[6]
河流概况发源于海外,流经中国的有小凌河、大凌河、饶阳河三大水系,金州郊区还有女儿河、古柏河、小坝沟河、观音洞水、二郎洞水等一些河流。其特点如下:
小流量变化大:年径流量只有30多亿立方米。汛期(6-9月)占全年流量的70%,其中7、8月的流量约占全年流量的一半。10-5月为枯水期,其中11-3月为冰冻期,12-3月流量一般不到10%。春季(4-5月)流量占10%左右。因为流量小,很多河流变成了季节性河流。平时水浅或完全干涸,女儿河、饶阳河也已断流。由于季节变化大,每到汛期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有时会泛滥成灾。大多数河流流量短、落差大、水浅、沙多。山谷上游狭窄湍急,汛期山洪暴发,水势汹涌,交通暂时受阻。但洪峰过后(持续一两天),可以恢复交通。大部分河段都可以穿越。
含沙量高:过去森林砍伐和陡坡开垦破坏了自然植被,导致河水含沙量高。大凌河水位每立方米13.8公斤,是全省含沙量更高的河流,年输沙量近千万吨。
冰冻持续时间:冰冻天数从西南向东北递增,大凌河127天,饶阳河132天。
利用率低:除地下水回灌外,地表水仅利用11%。对航运没有任何好处。
区域差异:流向,大部分河流流向东南,黑山、北镇两县河流下游偏向西南,只有女儿河流向东北。
河道:西部河流稳定,东部河流下游反复摇摆。大凌河、饶阳河下游多次改道。
自然资源
折叠
水资源
锦州是辽宁省主要产盐区之一,海岸线总长97.7公里,素有“海上锦州”之称。近海水域面积12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26.6万亩,近海渔场25万亩。
折叠
矿产资源
锦州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好,各期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区域构造位于山海关地台拱、辽西地台坳陷带南部和辽北断陷的交界处。煤、耐火粘土、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产于其控制沉降带和中生代断陷盆地。不同时期的侵入岩,特别是燕山期的侵入岩,控制了内生矿物的分布。西部以中生代火成岩为主,其中含有金、银、铜、铅、锌、铁、锰、磷、煤和其他非金属矿物。沿海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和石油。锦州地区中生代地层发育良好,不仅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和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层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有鸟类、鱼类、爬行动物、牡蛎、昆虫、植物、孢粉和轮藻等化石。,构成了极其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并已闻名于世。目前全区已发现48种矿产,可开发利用的有34种,已开发利用的有22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金、银、萤石、膨润土、花岗岩等。
能源矿产这个地区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和泥炭。煤炭主要分布在凌海市本吉塔镇、黟县九道岭镇、前阳乡和黑山八道壕镇地区。截至2004年底,全区煤炭储量达1.2亿吨。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凌海市与盘锦市交界处和锦州海域。锦州采油区面积57.27平方公里,提供1.8亿吨地质储量。油页岩分布于易县头台满族乡上侏罗统金刚山组,估计储量50万吨(市场不明朗未开采)。泥炭分布在凌海市胡大乡,估计储量约30万吨,由于地质工作水平低,尚未得到利用。
金属矿产全市已发现矿产地45处,其中贵金属23处,矿产为金银。7黑色金属,含铁和锰矿物;13有色金属,矿物有铜、铅、锌、钼、汞和镍;1稀有元素,矿物是锗;有一种稀有金属,矿物是独居石。除金、银、铁外,其他矿产尚未开发利用。截至2004年底,黄金储量为34.2万吨,铁储量为42万吨。
冶金、化工辅助原料及特种非金属共有8个硅石矿点,分别位于义县大玉堡镇、三台子镇、高枫镇和凌海市双阳镇,太和区女儿河、营盘乡和天桥区。白云岩主要分布在易县的头台、六龙沟满族乡和巨梁屯满族乡,北镇市的高山子和王家坟;储量7585万吨。耐火粘土分布在凌海本吉塔镇,储量53万吨。萤石、重晶石分布在易县头道河满族乡、六龙台、地藏寺。仅地藏寺三宝屯一处就是储量61万吨的大型矿床。水晶只有易县瓦子峪,有压电和冶炼两种,储量71吨。如其它钾长石可见于黟县凌海高枫乡、头台乡、天桥孙家湾、后三角山;见于磷矿天桥、凌海娘娘宫及高枫乡、头台乡、北宁广宁、易县王家坟乡;黑山蛇山子发现红柱石;上述矿种均未被开发利用。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膨润土是我市的主要矿产,其中黑山十里钠基膨润土矿为大型矿床,其余为义县后营沟、凌海羊草店子和义县小石场,截至2004年底储量为3218万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凌海市本吉塔镇。小河后面的石灰窑更大,储量1.09亿吨;义县上石场、下石场、后营沟、土岭沟、丛岔沟、观音洞等7处沸石矿,储量404万吨。易县二台高岭土只有一种,储量40万吨。花岗岩是我市的主要矿产,分布在庐山周边,储量1.4亿立方米。其他还有长石、珍珠岩、黑云母、玄武岩、滑石、硅藻土、玛瑙、白垩土、石墨、石棉等。
矿泉水和地热已发现4处矿泉水,分别是太和区中屯、电厂附近、北宁沙河子、凌海大碾子;共发现两处地热,汤池地热位于凌海市沈家台乡汤池村。唐子地热位于太和区女儿河乡北唐河子村。金州的主要泉水有:白砬子泉、烧虎营子泉、牛叫泉、老黑山泉、兴隆泉、双兴泉、汤池泉、汤河子泉。
折叠
风能资源
辽宁锦州仓东风电场位于锦州北部于集镇仓东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1° 15′,北纬41° 15′,位于辽宁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藏东遗址是一个地形,台地周围是平原。平台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各为东西走向,长约3km,南北2km。由于场地周边多为平原,且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南北气流在此处受地形强迫上升并加速,风速明显高于周边。场地的地形特征以及道路、电网等社会和自然条件有利于风电场的建设。
区域人口
折叠
人口详细信息
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0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5‰,比上年下降1.7 ‰。人口死亡率为8.6‰,比上年上升1.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比上年下降3.1‰。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4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3元,比上年增长10.1%。[1]
折叠
种族细节
锦州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堪称多民族散杂居之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锦州有满族、 *** 、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等41个少数民族,人口近8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7.15%。锦州的少数民族中,满族777785人,蒙古族30043人, *** 20459人,锡伯族16879人,朝鲜族1773人。锦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全市有9个民族乡,23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两所命名的 *** 小学,一所满族高中。锦州师范学院体育系是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北镇是享受省内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县级市,易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古塔区是民族工作重点地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10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1.13%。
锦州有满族,包括满族八旗,从东北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脚下迁来,汉军八旗多从山东蓬莱迁来。锦州的满族八旗主要有挂儿甲(汉族姓关)、满族镶黄旗(陈满洲)、旗(汉族姓王)、满族正白旗(陈满洲)、玉库里旗(汉族姓关)、满族镶白旗(陈满洲)。汉族军旗上有很多夹子。
金州蒙古人早在元朝就有记载:“公元1286年,公元23年,在瑞州(今前卫)西部,设立大浦屯田总管理处。到清世祖时(1644-1661年),“蒙古忠臣编成八旗兵制,到处驻满汉军。“现在锦州的蒙古人大多是清朝八旗蒙古人的后裔。
明朝宣德三年(1428年),锦州 *** 首先在南门外的火神庙东侧修建了 *** 寺。后来, *** 陆续迁入。
康熙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697年-1699年)锦州锡伯族由摩根、齐齐哈尔、博杜纳三地南迁盛京时,易县驻有108名锡伯族士兵。居住在易县和北镇的锡伯族就是他们的后裔。其他县区的锡伯族人口是解放前后从全国各地迁入的,很多都是因为分配工作或结婚而来。锡伯族曾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