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六娘(潮剧100经典)南方日报2021-04-27 09:49:36
姚璇秋扫窗俱乐部演出剧照
资料图片
姚璇秋《江姐》表演剧照图片
姚璇秋《春草奔月堂》剧照图片
编辑评论/注释
2021年4月,中国戏曲学院与汕头市人民 ***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中国戏曲学院将与广东省潮州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共同举办中国戏曲学院首届潮剧全日制本科班,对推动戏曲事业和潮剧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仪式上,中国戏曲学院聘请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为名誉教授。当天,还举行了姚璇秋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姚璇秋的表演艺术特色、艺术传承、唱腔特色、艺术人生进行了探讨,旨在吸引更多人关注潮剧,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潮剧在新时代绽放更大魅力。广东省戏曲行吟诗人协会专职副主席林金洲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应邀写了一篇评论文章。
这篇文学评论还包括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汪海洲为电影《抢花炮》撰写的影评。影片以粤北壮族民俗“抢花炮”为题材,集体育竞技、青春、励志、成长于一体,体现了连山各族人民积极向上、敢打硬仗、团结一致的精神,以及清远美丽乡村建设的最新成果。自今年3月底在全国上映以来,获得了积极的评价。此外,广州市文学评论家协会会长、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曾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蒋树卓的《人生是一本书》等新作撰写书评。请注意。
●林金洲
我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姚璇秋老师的名字在潮汕家喻户晓。我为姚老师深感自豪。小时候爱看姚老师演的剧。我的童年记忆非常深刻。我仍然记得她的经典歌剧,因为歌词很优雅。虽然我仰慕姚先生已久,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与他近距离接触。直到我在广东省文联和省戏剧家协会工作,才与姚先生有了更多的接触。所以,我更了解他,更佩服他。
姚老师是潮剧表演艺术大师,曾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他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姚老师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让我印象深刻。她的艺术人生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真善美!
姚老师是一位爱党爱国、服务人民的潮剧表演艺术家。姚老师一生真诚,从不影响自己。她真诚地感谢党和国家对她的培养。黄剑锋的《岭南当代著名文艺家》揭示了姚老师坎坷的人生经历:日本侵华战争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她的家庭也难逃劫难。她童年失去父母,无依无靠,和姑姑相依为命。建国后,姚先生走上戏剧舞台艺术之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潮剧艺术更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姚先生于1956年加入中国 *** ,成为一名 *** 员,坚定信念,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 *** 员承诺。作为党和 *** 培养的新一代潮剧演员,姚先生的艺术代表了潮剧的更高水平。2010年,在广东省首届文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她感慨地说:“没有 *** ,就没有姚璇秋!”这是姚老师最真诚的心声。每次去看望她,她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党和 *** :“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我只是一个女工。我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党和 *** 的培养”。
在她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姚璇秋老师从未忘记与人民和观众在一起。她的艺术形象,如、苏六娘、蒋捷等。,都是栩栩如生,姿态各异,深入人心,光彩夺目。她为潮剧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与她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为了实现艺术中的“真实”,她坚持深入生活,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在《万山红》中,姚先生塑造了一个铁面无私、富有人情味的女村主任形象。这位女村主任之所以能深深打动观众,与姚老师的一段亲身经历密切相关。据说,姚老师曾经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住在一位生活艰苦的76岁老太太家里,与她结下了深厚的爱情。这段经历对王凤来在舞台上的形象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从现实生活中积累创作力量,努力做到艺术真实与现实生活的高度统一,这是姚老师带给文艺工作者的重要启示。
姚璇秋在剧中的角色都是好人,充满正能量,而她在现实生活中也一直善待他人。多年的接触让我深深体会到,善良是姚老师更大的美德。姚老师在国内外潮剧界获得了很多荣誉,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她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谋取利益,更没有向地方 *** 和书院伸手。姚先生退休后在家潜心研究潮剧,教书育人,甘于平淡生活,耐得住寂寞。2014年我调到省戏剧家协会后,之一次拜访姚老师时,发现她为了教学和与潮剧爱好者交流方便,自己租了一个小房子。房子很简陋,只有几件普通的旧家具,条件很简陋。她的助手黄剑锋说,姚老师不在乎物质享受。在录制纪录片《我是姚璇秋》时,她也身着便衣亮相。
姚璇秋老师在生活中以质朴为美,但在戏剧舞台上,她以“声、色、艺”之美享誉剧坛,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从传统话剧《扫窗俱乐部》中的汪金真,《李京记》中的黄武娘,《苏六娘》中的苏六娘,到新历史剧《慈郎周》中的陈碧娘,从革命现代戏《革命母亲李利英》中的李利英,《江姐》中的江雪琴,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戏《万山红》。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舞台功底给几代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教师姚璇秋热爱潮剧艺术。她以多年的辛勤研究和艺术实践推动了潮剧的发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更具代表性的潮剧表演艺术家,我认为她对潮剧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丰富和发展了潮剧的表演艺术。姚老师继承了潮剧的表演传统并结合了其他兄弟剧种的长处,在表演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表演风格,对潮剧的表演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在《台风》中优雅大方,做工流畅自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能保持形象的内心感受与形式美的统一。她的唱功功底很深,天生一副好嗓子,有名师指导,肯努力学习。她的发音自然纯净大方,高音优美流畅,中低音圆润,音域宽广。《咬咽》遵循传统唱法标准;口齿优美,发音清晰明亮,用词精致,发音委婉,押韵圆润。著名艺术家老舍、田汉、、张庚、李、等都对姚的表演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提 *** 剧艺术的社会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1957年潮剧在广东与琼剧、汉剧同台演出。她主演了《苏六娘》中的苏六娘和《李京记》中的黄武娘,尤其是《扫窗俱乐部》中的汪金真,以其精湛的唱功和演技赢得了京城文艺界的赞赏。在 *** 演出期间,她受到了 *** 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晁的戏剧之一次在北京演出,一炮而红,好评如潮。随后她在上海、杭州等地巡演,影响力遍布全国。自1979年以来,姚先生随广东潮剧团赴泰国、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地演出,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提升潮剧国际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姚老师主演的潮剧《苏六娘》《李京记》被拍成舞台美术片风靡全国,大量作品被制成录像带并录制发行,扩大了潮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三是培养了一批潮剧人才。姚老师非常重视潮剧人才的培养。多年来,她收徒无数,培养出、、詹春香、林等一批优秀弟子,其中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008年,姚老师被文化部认定为潮剧代表性传承人。此次,中国戏曲学院、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探索“学院+基地”的教学模式,特招潮剧本科生24名,聘请姚先生为名誉教授,为新时期戏剧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模式。86岁的姚老师乐于积极参与其中,不遗余力地为潮剧的传承与发展而忙碌着。
潮剧成就了姚老师,姚老师也发展和推广了潮剧。潮剧已经融入了姚老师的灵魂和血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衷心祝愿姚先生健康长寿,艺术常青树,潮剧人才辈出,艺术瑰宝。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刘长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