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山海经全文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山海经起源
汉武帝时,曾经出现过独脚鹤,人们不知是什么鸟,认为是一种奇怪的禽类。东方朔向武帝上奏说,这是《山海经》中所说的毕方鸟。
经过验证果然是这样。于是,汉武帝下诏书,命令上臣们都学习《山海经》。《山海经》是伯翳所著的,西汉刘向按次序编辑并作序言。伯翳也叫伯益。《尚书》上说,伯益的《山海经》让我快乐。因为伯益曾跟随大禹治水,遍采山川河海的奇异之处,写成了此书。(出自《尚书故实》)
山海经是什么内容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名字的来历
《山海经》,原名《山海图》,是图文并茂的上古地图。西周覆灭时,战乱到了首都。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地图过于巨大而无法带走,或者没有权限带走。所以,其中的史学人员以莫大的毅力,将这张地图上的内容转换成了一本平铺直叙的描述记录。
然后,逃难到了南方的楚国。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大量古籍被毁。但《山海经》仍奇迹般地流传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奇人——东方朔的手中!
东方朔凭借这本古书上的知识,成功地预言了皇宫内新进献的一只无人能识的、稀有的鸟的饮食习性。从而,名声大震,吸引了汉武帝的注意。
从那时开始,《山海经》被大量印刷,流传于世。
这说明,以前就有濒临灭绝的生物记载在这本书中。只不过,那些动物大部分灭绝了。
山海经指的是什么意思
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地理著作,也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全书共18卷,分为《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涵盖了古代地理学方志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药物学、社会学、历史学、人文学、民族学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同时,它还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是怎么写
这东西其实是一代代积累出来的,目前最靠谱的说法就是山海经原稿就是周室国家藏书,记载着夏商周将近三个朝代历代王朝所记载的各种奇人异事山川地理。国家图书馆掌握着当时大批常人不能掌握的资料,后人在图书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写出了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