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环境容量,主要受哪方面影响
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所能接纳的更大允许污染物负荷量,称为水环境容量,又称为水体纳污能力。
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
环境人口容量,是什么意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问题表述有一点小问题,不能说是虚数,应该说是一个变量。可以从定义中发现,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智力、技术、文化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值。
环境容量名词解释
环境容量(environmentcapacity)又称环境负载容量、地球环境承载容量或负荷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更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更大限度。环境容量包括绝对容量和年容量两个方面。
环境容量的意义
环境容量是指在确保人类生存、发展不受危害、自然生态平衡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更大负荷值。
一个特定的环境(如一个自然区域、一个城市)对污染物的容量是有限的。其容量的大小与环境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的特性、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环境空间越大,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就越大,环境容量也就越大。
对某种污染物而言,它们物理和化学性质越不稳定,环境对它的容量也就越大。
什么是环境容量
什么是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更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更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更大容纳量(环境容量),就意味着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会遭到破坏。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容量,环境承载量,合理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三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在固有的区域可用面积和绿化等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容纳的人口总量。
2.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一般指的是某个区域的行政规划大小,比如一个县、市的实有可用面积。
3.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一个地区在比较好的条件下,合理的人口数量,相当于更佳状态时的情况.,环境承载力随着标准不同而变化。
拓展资料:
1.环境承载力是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更大人口数,是一个极限值,也是一个警戒值。
2.环境承载力相对稳定,它受资源生产能力与人的生活水平所制约,受人的行为影响小,比较客观。环境人口容量则受人口政策、人的生育行为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观性强,它可以大于或小于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3.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方面的资源与环境,人口环境容量则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除受自然的资源与环境影响外,还受人文的消费水平与科学技术影响。
4.人口合理容量则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它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人口合理是最适宜值,小于环境人口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