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共同的利益,应该追求正义的事业。
最近,平·石军在读南·怀瑾老师写的一本书,他非常喜欢。因为你很难想象一个人能把儒释道这么深奥的东西说得这么简单,可谓受益匪浅。换个角度说,我觉得看了他的书,境界得到了提升,心态平静了很多,眼界也远了。很多事情可以放下,最后很多事情反而来了。
但是当平·石军谈到这件事时,有些人并不这样认为。在某个话题下阐述个人观点后,立刻引来了很多人的“炮轰”。有人说我目光短浅,有人说我目不识丁,真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后来我详细搜了一下这个话题,却不知道这场个人立场战早就开始了。
言论分为两派,一派盛赞南为“圣人”,一派污蔑南为“国学骗子”。双方相持不下,一些资深学者互相站台。其中一位北大教授公开说:只有不识字的人才能读他的书,这让品石军很困惑。我的观点真的有问题吗?
南的一生评价一个老朋友,首先要对他的一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是对逝者最起码的尊重。既然你有国学大师的名号,那就用国学的方式介绍一下:浙江温州人,南方人,生于1918年,卒于2012年,享年近百岁。生得平凡,活得平凡,活得平凡却不平凡。
这句话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他出生时并没有类似“神童”的地位,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平凡的人生经历。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文坛上闯出了自己的名字。是好是坏,暂且不要下太多结论。想被后人议论,可能现在还没有这个资格。和所有人一样,他最初喜欢武术。
17岁结婚生子,和别人差别不大。抗战爆发后,南开始接触宗教,这个标签贴了他一辈子。南怀瑾不得不辍学,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倒数。你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成为文坛的领军人物。
高手还是骗子?那些称他为“NTU骗子”的人主要是因为他在这一领域的无能。但是,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中间上过一个老师,出过一本书,过程没有太大区别。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在国学方面,官方总是将其定义为“一束光”的存在。贡献的同时,也点亮了前进的光。
品石军是现实的。有多少人觉得国学深奥莫测?你可以读读南·怀瑾的书,它们总是很容易理解。这就是南与其他中国学者的不同之处。从根本上来说,南可以说是靠自己让晦涩难懂的中国文化大众化了。这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品石军注意到评论区有一句话:只有不识字的人才能看他的书,他的立足点是“北京大学语言学教授”。我个人能说的很大一部分是把南的书定义为“伪国学”,但这种观点太肤浅了。他一生清高,精通学术。因为深入总结,国学很容易带点“玄学”。这怎么了?
品石军说在品石军看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品石军不想过多讨论学术问题。抛开这个研究,他个人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的文笔也随着中华民族的形势而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衰亡兴盛的标志。
我是平·石军,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