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何时何地
1996年,美姑成立了全国之一家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
毕摩的起源
据彝文文献《勒俄特依》记载,苍天降下灵神果籽落于下界,经过三年九世后,终于长成了杉树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不能成人类始祖。直到多年以后,山神得知必请毕摩祛除白、花、黑三秽后举行祭祀猪胛卜才能成为人祖,于是先后派遣豪猪、白兔、野鸡和蜘蛛作为使者去上界敬请额比斯乌毕摩,经过多次请求后,额比毕摩才同意下界作毕,额比毕摩在屋后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竿,制成审签、法笠、法扇,送给额阿孜三祖孙带着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经书来到了地界,为杉树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秽后举行了祭祀猪肿卜后,于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类的始祖。
什么是毕摩
毕摩文化是世界民族宗教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是由彝族社会中特殊的神职群体,毕摩们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以鬼神信仰与巫术祭仪为核心,同时涉及和包容了彝族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教育伦理,天文历法,文学艺术,风俗礼制,医药卫生等丰富内容的一种保存完整的活态原始宗教文化。
彝族毕摩体现云南文化什么性
彝族的祭司毕摩的存在是云南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在云南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毕摩作为彝族的一种重要祭司,代表着该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云南文化的多元性。
毕摩是什么意思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17]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活动;其文化职能是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药、农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1]毕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毕摩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
什么是毕摩文化的核心部分
毕摩文化博大精深,是彝族文化的重要核心部分,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摩是彝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彝族文化的代表者、维护者和传播者,承载着彝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任。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广泛研讨交流,提升综合素质,为传承弘扬毕摩文化和彝族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彝族有威望的人怎么称呼
彝族有威望的人一般被称为“阿太”(女性则为“阿妹”),这是彝语中用来尊称年长者或者具有权威地位的人的称呼。另外,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还可能有其他尊称的称呼,建议在具体情境中使用合适的称呼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