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一种执行自动工作的机械装置。它不仅可以接受人类的指挥,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预编程程序和原则来行动。机器人的任务是协助或代替人类工作,如制造、生产、建筑或危险职业。
机器人是先进的综合控制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综合产物。它在工农业、医学、建筑甚至军事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机器人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达成一致。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用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出的机器人定义:“用于运送材料、零件和工具的可编程多功能机械手;或具有可变和可编程动作以执行不同任务的专门系统
纵观全球科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需求,也是智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比如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美国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战略、欧盟“星火”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日本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机器人强国战略等等。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已经成为创新和发展的战场。
早在2013年,国际知名智库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就发布了《颠覆性技术引领全球经济变革》报告,在其预测的12项颠覆性技术中,就包括了先进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从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航空空航天、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医疗康复等其他领域。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
世界十大机器人公司
1.FANUC(日本)
2.库卡(德国)
3.那智·不二周助(日本)
4.宋新机器人(中国)
5.川崎机器人(日本)
6.ABB机器人(瑞士)
7.施陶贝尔(瑞士)
8.爱普生机器人(机械手,日本)
9.安川(日本)
10.昏迷机器人(意大利)
以下是十大机器人的详细描述:
1。日本FANUC:日本发那科公司是世界上更大的专业生产数控设备、机器人和智能设备的著名制造商。公司技术先进,实力雄厚,为当今世界工业自动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1974年FANUC之一台机器人问世以来,FANUC一直致力于机器人技术的领先和创新。是全球唯一一家将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使用的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提供集成视觉系统的机器人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提供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机器的公司。FANUC机器人产品种类多达240种,负载从0.5kg到1.35t不等,广泛应用于装配、搬运、焊接、铸造、喷涂、码垛等不同生产环节。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2008年6月,FANUC成为全球首家机器人装机量超过20万台的制造商;2011年,FANUC环球机器人装机量超过25万台,市场份额排名之一。
与其他企业相比,FANUC工业机器人有很大的独特性:例如,过程控制更方便,相同机器人的底座尺寸更小,具有独特的手臂设计。
发那科在中国销售的工业机器人有55%用于一般制造业,前三名是家用电器、物流和电子电器行业。
FANUC是全球市场总销量更大的机器人品牌。值得一提的是,FANUC并不依赖大客户的销量,而是采取开放的市场策略,让FANUC在市场上全面开花。
FANUC的名字来源于 F 宇治 A 自动 NU 梅里卡尔 C 控制的缩写,是富士自动化数控。发那科源于富士通,但早在1972年就从富士通分离出来了。发那科的创始人是叶清Uemon,他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精密工程专业,然后进入富士通的计算机部门,开发电动油压脉冲电机和数控系统。后来经过反复研究,他于1956年研制出日本之一台民间数控数控系统。
2。德国库卡: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奥格斯堡,是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Ku机器人公司在世界各地有20多家子公司,其中大部分是销售和服务中心,包括:美国、墨西哥、巴西、日本、韩国、印度和大部分欧洲国家。公司名称KUKA(库卡)是KellerundKnappichAug *** urg四个首字母的组合,也是库卡所有产品的注册商标。
中国家电企业美的集团于2017年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94.55%的股份。
KellerUndKnappichAug *** urg于1898年成立于德国奥格斯堡,起初主要从事室内和城市照明,不久开始涉足其他领域。1973年,之一个名为FAMULUS的工业机器人被开发出来。
库卡公司的主要客户来自汽车制造领域,同时也专注于为工业生产流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还涉足医院的脑外科和放射摄影。尤其是橙色机器人代表了公司的主色调。库卡总部位于德国奥格斯堡。
图书馆机器人的显著特点是它使自动化变得简单。库卡机器人做了五件简单的事:1)简单的设计;2)集成简单3)操作简单;4)维护简单;5)简单匹配客户的特殊要求。其实做五个本身就不简单。同时,库卡机器人技术更安全、更节能。
领域:库卡机器人可应用于物料搬运、加工、点焊和电弧焊,涉及自动化、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行业。Ku机器人的用户群体包括:通用、克莱斯勒、福特、保时捷、宝马、奥迪、奔驰、福斯、法拉利、哈雷、波音、西门子、宜家、施华洛世奇、沃尔玛、百威、BSNMedical、可口可乐等知名大咖企业。
3。日本不二周助那智NACHI:公司成立于1928年,总部位于东京。在日本有23家分公司,在世界各地有32家子公司。该公司在全球拥有7000多名员工。之一个范围是机械加工、工业机器人、功能部件和材料。
纳奇不二周助公司的总工厂位于日本富山。除了制造精密机械、刀具、轴承和油压机,机器人部分也是他的关键部分。首先,日本丰田机器人生产线专业生产大型搬运机器人、点焊和弧焊机器人、涂胶机器人、洁净室用液晶玻璃输送机器人和半导体晶圆输送机器人、高温等恶劣环境下使用的特种机器人、精密机器配套的机器人和机械臂等。
纳驰不二周助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机械技术和机械制造的发展。工厂始终位于日本富山,在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都有生产基地,在世界各地都有常驻代表处和销售网点,这样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满足客户的愿望。
其产品主要包括:特殊钢、刀具、轴承、液压装置、机器人系统、刀具、机床、轴承、液压设备、自动化生产用机器人、特殊钢、IT行业用超精密机械及其环境系统。等等,其中纳奇轴承是目前日本四大著名轴承品牌之一。
4。日本川崎机器人:川崎重工是日本著名的三大重工业之一。它创建于1896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川崎重工作为日本之一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商,40年来一直为全球各类客户提供高质量、稳定的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司在全球拥有3万多名员工,产品包括海陆空等。但是航空空航天需要依靠军令。
川崎重工与日本更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保持了30多年的良好合作。丰田在世界各地的工厂都能看到川崎机器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川崎重工开始向中国客户提供自己的优质服务。至今已涉及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电子、注塑等诸多行业,并应用于喷涂、焊接、运输、涂胶、码垛等多种应用领域。
2006年,川崎重工机器人产业在中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川崎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后来又在上海、广州设立分公司,为中国用户提供快速、全方位的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
川崎重工机器人的特点:川崎机器人具有业界领先的工作范围和可靠性,其质量和可靠性已经成为川崎的代名词。其无轴设计易于维护和编程,具有业界领先的负载能力、拉伸距离和速度。
5。瑞士ABB机器人: ABB的总部位于瑞士苏黎士。1998年,由瑞典Arcia公司和瑞士BBC布朗博韦里公司这两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跨国公司合并而成。ABB与全球100多个国家有业务往来,在全球拥有15名员工。为工业、交通、建筑行业的客户提供生产动力和电力解决方案。
ABB的业务涵盖五个领域:电力产品、离散自动化、运动控制、过程自动化和低压产品,其中电力和自动化技术最为著名。
ABB拥有当今世界上种类最多的机器人产品、技术和服务,是世界上更大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ABB强调机器人本身的完整性。对于它的六轴机器人来说,单轴速度不是最快的,但是六轴联动后精度非常高。
ABB的核心领域:ABB的核心技术是运动控制系统,这是机器人本身更大的难点。ABB掌握了运动控制技术,可以轻松实现跟踪精度、运动速度、周期时间、可编程设计等机器人性能,大幅提高生产质量、效率和可靠性。
我们非常重视ABB 3C工业。ABB的产品将更多地融入智能、互联、大数据等先进技术。
ABB集团位列世界500强,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先制造商。
2018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瑞士ABB集团位列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第341位。
2018年12月,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揭晓,ABB位列第279位。
6。瑞士Stauble:Stauble集团(英文名:Staubli)成立于1892年,总部位于瑞士普菲康。拥有100多年发展历史的Tobier集团是世界著名企业,在纺织机械、工业快速接头和工业机器人三大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瑞士Stauble以其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和操作程序而闻名于世。 Stauble集团开始投入机器人领域的机械运动技能和技术的创新。自1982年以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体现在技能的提高和新方案的开发上。如今,Stauber Robot凭借其在技术和商业上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之一。
凭借其产品的完整性和高质量的可靠性,Tobil在机器人应用的所有关键领域中脱颖而出。值得一提的是技术上,Stauber更精致,因此,价格上没有优势,但质量上没什么可说的。
1997年,施陶贝尔设立了欧洲以外的之一个工业制造基地——施陶贝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通过精密机械电子设备的生产、销售、设计和R&D,为中国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先进的解决方案。业务主要包括:制造工业机械、快速连接系统和工业机器人。
7。意大利柯马:柯马是菲亚特集团旗下的全球性企业,成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意大利都灵。其“中空腕”机器人NJ4在点焊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马可为许多行业提供工业自动化系统和全面的维护服务,从产品研发到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车身焊接、动力总成、工程设计、机器人和维修服务。
早在1978年,Coma就率先研发制造了之一台机器人,命名为极地液压机器人。在随后的几十年里,Coma不断创新技术,成为机器人自动化集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马可公司开发的全系列机器人产品最小负载范围为6公斤,更大负载范围为800公斤。
马最新一代智能系列机器人是点焊、弧焊、搬运、压机自动连接、浇铸、涂胶、装配、切割的智能自动化应用方案的技术核心。
作为传统航空空生产线的国际制造商,Coma为北美和欧洲的大型原型机制造商提供飞机制造解决方案,并作为航空空生产链的主要设备供应商,引领航空空制造技术的全球前沿。
马航空通用产品类别涉及飞机生产线的工艺布局设计和改造、飞机工艺工程、航空空柔性夹具和工装工具、航空空检测设备和检测工具、总装大部件自动钻铆工作站和对接对中平台、数控机床和机加工设备等。,比如空这些已经送了很多次了。
1997年,柯玛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0年成立了全资企业:柯玛(上海)汽车设备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松江泗泾工业园区。
8。日本爱普生机器人(Robot) :精工爱普生公司,成立于1942年5月,总部位于日本长野县坂本,是日本数码影像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该公司成立于1942年,是数码成像领域的世界领导者。2018年国际品牌500强中,公司排名第328位。
爱普生工业机器人特点:超高精度、高速度、高性能、易用性和出众的整体价值。爱普生新一代SCARA机器人,从重复定位精度仅为5微米的300多个G系列机器人,到独一无二的RS系列SCARA机器人,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爱普生工业机器人产品系列不仅包括SCARA机器人。此外,SCARA,6轴和线性模块提供完整的产品阵容。
9。日本安川:安川株式会社是一家日本伺服系统、运动控制器、交流电机驱动器、开关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商。Motorman机器人是一种重型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包装、装配、喷涂、切割、物料搬运和通用自动化。安川电机公司成立于1915年,总部位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
安川于1969年申请了“机电一体化”商标,并于1972年获得批准。总部大楼由美国建筑师安东尼·雷蒙德于1954年设计。安川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在东京和福冈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日经225股票指数的成份股。
安川电机利用运动控制技术,于1977年研发生产了日本之一台全电气化工业机器人。此后又陆续研发出焊接、装配、涂装、搬运等各种自动化机器人,一直引领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截至2015年9月,安川电机已售出超过28万台机器人,成为全球机器人销量冠军!
安川机器人的核心领域:安川电机主要生产的伺服和运动控制器是制造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安川电机能够掌握核心技术与其近百年的专业电气历史密切相关,这使得安川电机在开发机器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安川电机先后开发出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等各种自动化机器人。其核心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点焊和弧焊机器人、涂装和加工机器人、液晶玻璃输送机器人和半导体芯片输送机器人等。是最早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厂商之一。
安川的经营理念是建立一流的技术水平,促进和提高公司的管理和运营能力,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10。中国宋新机器人:公司总部位于沈阳,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其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服务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是国产机器人品类的领导者,也是推动中国产业变革的重要工具。
这家新公司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独特技术的高科技上市企业,致力于制造数字化智能高端设备。中科宋新有限公司是宋新机器人集团在上海的国际总部,也是宋新集团“2 N M”战略布局中的两大总部机构之一。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平台化、创新型的机器人行业标杆。
该公司涵盖三大板块: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创新开发。分别成立宋新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宋新工业4.0综合研究院、星智汇创业孵化平台。
中科宋新成功研发了全系列多协作机器人,包括单臂协作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专利。同时,通过将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乒乓球机器人开创了智能机器人的新时代。
全球十大机器人中,日本占了半壁江山,达到50%,可见其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日本现在占据领先地位,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先驱。
早在1990年10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工业机器人国际标准会议,通过了一份文件,将工业机器人分为四类。它们是:(1)顺序型。一种具有规定程序动作控制的系统。(2)沿轨道工作。您可以执行某种移动工作,如焊接和油漆等复杂的工作。(3)远距离操作。可以遥控,是未来的工业机器人,比如可以在月球上自动工作的机器人。(4)智能化。这类工业机器人具有感知、适应、思维和人机交流的功能。这种机器人已经脱离了“机器”的范畴,达到了“人”的范畴。
目前日本的工业机器人水平处于“远程操作”和“智能操作”阶段。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就已经普及了“顺序作业”和“沿轨道作业”。日本下一代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在于开发低成本、高速、可靠、 *** 化、视觉和触觉、高精度等。
早在2007年,日本 *** 就提出了到2050年将工业机器人的产业规模扩大到1.4万亿日元的计划,工业机器人达到百万台。如果一个工业机器人等于10个劳动力,100万个工业机器人,就相当于1000万个劳动力,还是非常高素质的劳动力。日本总人口超过1亿,工业机器人100万,可以弥补日本国内劳动力的不足。
机器人是未来科技工厂中最常见、最不可或缺的设备。在全球工业机器人中,瑞士的 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日本的安川电机最为著名,形成了全球技术的领先优势,被称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在全球和亚洲市场举足轻重,占据了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
实际应用中,更好的工业机器人本体是欧洲产品,库卡是最顶级的。ABB机器人的国产化质量略有下降。与欧美产品相比,日本的安川和发那科的CP值更高,更符合中国客户的需求。
现在全球机器人厂商往往更倾向于与知名品牌汽车厂商合作。比如福特在德国只用库卡,通用在日本主要用发那科,欧洲品牌在瑞士很喜欢ABB。这无疑与机器人行业四大家族的策略有关。
重要原因是四大家族都是在机器人产业链上起家的。比如瑞士ABB和日本安川电机从事的是电气设备电机的业务,日本发那科从事的是数控系统,德国库卡最初从事的是焊接设备。
最终,这四大家族之所以能成为全球领先的集成工业自动化企业,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并致力于最终的集成开发,所以有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美誉。
据专家介绍,我国家用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只有30%左右,且主要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严重依赖进口。我国工业机器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如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高性能驱动器等多为进口,成本占整体生产成本的70%以上。核心零部件采购成本高于国外同一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难以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是核心部件,相当于人脑。这个领域国内基本都是进口的。是中游机器人的身体,也是机器人的身体;它是下游系统集成商。目前国内95%的企业都集中在这个环节。
由于国内上百家企业在低端市场的同质化扩张,我国机器人产业迫切需要全面突破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基础,实现质的突破。
事实上,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赶超中国技术优势指日可待。国际上常用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的数量来衡量机器人的普及程度。目前,中国每万名工人拥有23台机器人,日本和韩国拥有超过300台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将在未来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鼓励政策,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比如美国发布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甚至把机器人放在和互联网同等重要的位置;例如,欧盟启动了世界上更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
中国制定了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和高档数控机床列为需要大力推进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