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早就习惯了在正月十五逛元宵,吃汤圆,看晚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习俗的由来。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饺子的形状又白又肥,煮熟后又甜又嫩。实际上,汤圆有很多名字,比如元宵、汤团、紫苑、团子、水原等等。汤圆是元宵节最著名的节日食品。感觉只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碗热腾腾的汤圆,这一年才算完整。民俗专家是这样解释汤圆名字的由来的:汤圆放入锅中,烧开后浮在水面上。很美,让人联想到天上挂着一轮明月空。看着天上的圆月,吃着碗里的汤圆,有一种团团圆圆的意境。吃汤圆表达了人们享受家庭团聚的快乐。
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了汤圆,当时称之为“紫苑”。到了南宋时期,正月十五吃元宵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习惯。虽然不同时代的人对汤圆的称呼不同,但基本都是一样的。汤圆,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成,圆圆的,粘粘的,圆圆的,有合家团圆的意境。
一般汤圆可以分为有馅和无馅两种。馅的原料有很多种,所以有不同口味的饺子,最常见的是甜馅,如豆沙馅、芝麻馅、枣泥馅等。近几年有了新口味的水饺。煮出来的饺子又香又甜,象征着甜蜜的日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起源,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为人善良风趣。因为他深受汉武帝喜爱,如果宫里有人冒犯了汉武帝,他总是会找东方朔说情。有一年冬天,连续下了好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很无聊。于是东方朔去御花园为汉武帝折梅花。没想到,他刚到花园,就看到一个宫女流着泪准备往井里跳。东方朔很快伸出援手,并得知宫女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父母和小妹妹。元宵入宫后就没见过家人了。每年冬去春来,我都会比平时更想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还不如去死。东方朔问为什么,并答应帮助宫女家庭团聚。
这一天,东方朔离开皇宫后,在长安街上设立了一个占卜亭。很多人找他占卜。没想到大家的签名都是“正月十六,火烧我们”。于是,人们一片恐慌,纷纷要求想办法消灾。东方朔说,“在正月十三的晚上,火神会派一个裸体的女神来拜访。她是烧长安的使者,你可以向她求情。按照东方朔的提示,人们找到了女孩,跪下乞讨。姑娘说:“我是来传旨烧长安的,玉帝会站在南门看着。既然你求我,我就把抄写的剧本给你,让现在的皇帝想办法。”说完,顺手扔下一张红色海报,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到宫里,交给皇帝。汉武帝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皇宫在烧。十六日火,火红熬夜。”
汉武帝震惊了,赶紧找到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想办法。东方朔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瓦肯人爱吃汤圆。女仆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在第十五天晚上,元宵节可以举行团聚。将提供万岁香和供品。吩咐京都家家户户做汤圆,一起祭拜火神。然后叫百姓在十六夜放鞭炮放烟花,好像全城失火,好糊弄玉皇大帝。此外,通知城外民众16日晚进城观灯。人群熙熙攘攘,此时漫天火光,弄瞎了玉帝的眼睛,于是灾难过去了。”
正月十六晚上,长安城张灯结彩,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群中还有元宵的家人。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他们又惊又喜,大喊“元宵,元宵!”元宵终于和家人团聚了。这是一个繁忙的夜晚,长安是安全的。汉武帝喜出望外,于是下令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过元宵节,祭拜火神。在正月十六,整个城市都会挂灯笼,放烟花。
因为元宵做的饺子更好吃,所以人们称之为元宵,所以正月十五也被称为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