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一是加快技术创新和新型卫星研发,推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不断升级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和新型卫星研发,保持我国BDS-3的先进性,提前布局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卫星、下一代星座设计、下一代信号系统设计、地面运行控制、用户终端等关键技术。研制高性能高稳定度卫星原子钟,拓展完善BDS-3功能,加快BDS SBAS建设部署,建设导航增强微纳卫星星座,突破柔性PNT建设技术;开发通用接口、可重新编程的有效载荷以及在轨智能和模块化卫星。提高BDS-3的抗干扰抗损能力、生存能力、可靠性、稳定性、快速修复能力和导航对抗能力,提高系统的使用性能,为BDS-3的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加快导航通信一体化,加紧开发新型卫星导航应用设备。加快实现导航通信一体化、抗干扰能力强、自主运行的高精度导航系统,建设类似SpaceX的Starlink星链网,大量使用低轨道卫星进行导航增强,实现卫星星座通信、导航、遥感能力的高度融合。基于BDS的天基综合信息网建设,融合多个系统,为多个用户提供灵活接入能力,为其他空飞行器提供精确测量轨道、指挥指令分发和信息中继分发,满足高精度和一般导航用户的PNT需求。在卫星导航系统的生存方面,随着各国卫星导航系统能力的大幅提升,未来的导航对抗将更加激烈。与GPS用户设备相比,BDS设备在某些方面的抗干扰能力还有一定差距。要加紧开发体积更小、功耗更低、M码收发能力更强、抗干扰和抗欺骗性能更好的新型卫星导航应用设备,以及实现软件清晰度等更高性能的新型芯片/模块,推动BDS应用向各个层面、各个层次发展。
三是加快形成全源组合导航能力,形成PNT服务技术体系。加快形成全源组合导航能力,增强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积极发展不依赖于BDS的高精度PNT技术和手段,在BDS无法提供满足需求的高精度PNT服务时,填补BDS的能力缺口,提供稳定可靠的高精度PNT服务。全源组合导航可以基于卫星导航、惯性导航、视觉导航、天文、重力和磁导航等组合导航技术,形成集无线电、惯性导航、视觉导航、天文、重力导航和磁导航于一体的全源导航能力。具备在复杂对抗环境下提供准确、可靠、连续、稳定的PNT服务的能力。重点突破全源组合导航和多源组合导航算法的架构设计,开展深空、地面、水下、室内等导航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建设,以及微型定位导航授时终端建设,初步建成基准统一、无缝覆盖、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全国PNT系统。PNT服务关键技术攻关,量子导航、偏振光导航、光流导航、随机信号导航、对抗中的时间定向(STOC)技术等先进导航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成统一基准、无缝覆盖、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全国PNT系统。
评论0